健康教育:老年癡呆健康宣教
信息來源:精神科護理 | 發稿作者:信息科
| 發布時間:2022年05月08日 | 查看328次
癡呆是形容大腦功能減退的醫學術語。根據病因癡呆主要分為阿爾茨海默。ˋD)、血管性癡呆(VD)、路易體癡呆等類型,以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所占比例較多。
一、概念 1、阿爾茨海默。ˋ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2、血管性癡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記憶、認知和行為等腦區低灌注的腦血管疾病所致的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血管性癡呆是老年期癡呆的第二位原因,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
二、病因 1.家族史。 2.軀體疾。耗X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吸煙。 3.頭部外傷。 4.其他:免疫系統的進行性衰竭、機體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以及喪偶、獨居、經濟困難、生活顛簸等社會心理因素可成為發病誘因。
三、臨床表現 1、早期表現(1~3年)為輕度癡呆期。 (1)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 (2)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 (3)日常家務能力下降:工作或家務勞動漫不經心,不能獨立進行購物、經濟事務等,社交困難。 (4)情緒變化、性格多變:情感淡漠,偶爾激惹,常有多疑,懷疑別人偷其東西等。 (5)時間定向障礙:對所處的場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對所處地理位置定向困難,復雜結構的視空間能力差。 (6)語言表達問題:忘記當個詞語,用“這個”“那個”代替。言語詞匯少,命名困難。
2、中期表現(2~10年)為中度癡呆期。 (1)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 (2)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 (3)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生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計算不能。 (4)出現各種神經癥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3、晚期表現(8~12年)為重度癡呆期。 (1)患者已經完全依賴照護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 (2)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查體可見錐體束征陽性,有強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 (3)最終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發癥。
四、護理措施 (一)生理方面 (1)室內設施簡單、安全,光線充足,室內無障礙,以免絆到患者;病床高度要低些,并加床欄以防墜床;室內和廁所地面要防滑,保持干燥平坦;患者穿大小合適穩定性好的鞋子,褲子避免過長,呼叫器放在患者易取處。
(2)不要吃黏性食物。喂食時動作要慢,每一口不要喂太多,給患者足夠的咀嚼時間,防窒息。
(3)安排合理而有規律的起居生活,要求他們按時起床與就寢,安排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睡前可用溫水洗腳,不要進行刺激性談話或觀看刺激性電視,不要給老人飲酒、吸煙、喝濃茶、咖啡,減少一切不良刺激來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
(4)患者反應遲鈍,不知冷熱。根據氣候變化督促或者為患者更換衣物。應慎用熱水袋或冰袋。洗澡時防止燙傷。
(5)加強生活自理能力,督促或協助患者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早晚刷牙、洗臉、勤剪指甲,定期洗頭、洗澡、勤換內褲、被褥以減少感染的機會。長期臥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預防壓瘡發生等護理。
(二)心理方面 (1)保持樂觀情緒,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知足常樂、清心寡欲。
(2)照料者注意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和自尊心,不要過多的指責,而要在精神上多加鼓勵和安慰,在生活上多加關心和耐心,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使其保持愉快的心境。
(3)照料者要多于老人說話,交流思想、感情。
(三)社會方面 (1)老人應多讀書、多看報,經常參加集體活動,適度參加鍛煉。手和腳的運動很重要,比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做精巧的手工、做菜、畫畫。
(2)老人應自己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件,教會患者梳洗、穿衣、進食、入廁、認路、認家門等,切忌不可圖省事,一切包辦,但可協助患者進行。
(3)為了減慢記憶功能的喪失,老人應每日進行記憶訓練,以刺激老人的記憶,如讓老人說出照料者的姓名、住址、認識標識。
(4)老人因定向力、記憶力下降。失去了認家記路的能力,外出容易走失,可在患者口袋里放一張寫有患者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的卡片,萬一走失便于尋找。
|
淮南市第四人民醫院(淮南市精神衛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備案/許可證號:皖ICP備14019325號-1 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