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腦梗死健康宣教
信息來源:精神科護理 | 發稿作者:信息科
|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23日 | 查看930次
一、概念 腦梗死是由于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
二、病因 由于腦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礎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因而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是發生腦梗死最常見的病因。腦梗死風險中的90%可歸咎于10個簡單的危險因素,它們依次是高血壓病、吸煙、腰臀比過大、飲食不當、缺乏體育鍛煉、糖尿病、過量飲酒、過度的精神壓力及抑郁、有基礎心臟疾病和高脂血癥。
三、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5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其常合并有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癥或糖尿病等危險因素或對應的全身性非特異性癥狀。 腦梗死的前驅癥狀無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有頭昏、一時性肢體麻木、無力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表現。
腦梗死發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發病,其臨床癥狀在發病后數小時或1~2天達到高峰。 出現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和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若優勢半球受累還可出現失語,非優勢半球受累可出現體象障礙。出現腦神經、錐體束損傷及小腦癥狀,如眩暈、共濟失調、瞳孔縮小、四肢癱瘓、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熱等,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而死亡。
四、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使其了解該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后的客觀規律,主動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臥位:平臥位,以增加腦部的血液供應。
3、基礎護理:每2小時進行翻身、叩背1次(根據病情適當調整),必要時應用減壓貼、氣墊床等保護措施,防止壓瘡、肺部感染等發生。
4、飲食:低脂、低鹽(鈉鹽<2g/d或醬油<10ml)、高蛋白、低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如谷類、魚類、瘦肉、豆類、水果、蔬菜、菌類(蘑菇、木耳)等。戒煙酒,忌食辛辣食品,少食肥肉、豬油、奶油、蛋黃、帶魚、動物內臟及甜食等,適當飲茶。
5、癱瘓肢體的護理 (1)避免患肢受壓,勿對患肢進行冷敷和熱敷,以防凍傷和燙傷。 (2)加強患肢被動活動,由肢體遠端向近端按摩患肢(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3)保持肢體功能位,妥善擺放姿位,根據病情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相應的康復鍛煉,減少后遺癥。 ①早期康復干預:病人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后48h即可進行。包括重視患側刺激、保持良好的姿勢、體位變換(患側臥位、仰臥位、健側臥位)、床上運動訓練(握手、選擇性伸髖、關節被動運動、起坐訓練)。 ②恢復期康復訓練包括:轉移動作訓練、坐位訓練、站立訓練、步行訓練、平衡共濟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6、病情觀察 (1)觀察血壓的變化:血壓發生變化時通知醫生,根據醫囑及時處理。
(2)觀察病情的變化:語言、肢體功能及神經系統癥狀(如瞳孔、對方反應、視野、眼球活動、面部表情、聽力、吞咽情況及有無嗆咳等)等有無變化。
(3)危重期的觀察及處理 1)觀察①注意生命體征、瞳孔及意識的變化; ②觀察有無中樞性的高熱; ③觀察有無應激性潰瘍、呃逆等; ④注意顱內壓增高情況,防止腦疝。 2)處理①平臥位,絕對臥床; ②高熱者頭置冰袋,降低腦代謝,保護腦細胞; ③遵醫囑氧氣吸入; ④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 ⑤有應激性潰瘍者遵醫囑給予止血藥和胃粘膜保護藥,并注意血壓變化; ⑥留置尿管,觀察尿量、尿色及性質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⑦中樞性高熱的患者可用冰毯、酒精擦浴等方法進行物理降溫; ⑧遵醫囑應用脫水劑(如20%的甘露醇),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
7、出院指導 (1)保持居室空氣新鮮,及時通風。
(2)規律生活,避免勞累。
(3)臥床患者囑家屬協助翻身、扣背(日間2h/次,夜間根據情況2~4h/次),預防并發癥。
(4)加強語言及癱瘓肢體的功能鍛煉,適當運動。
(5)定期復查血壓、血糖、血脂等,學會自測血壓的方法。
(6)定期復診,如出現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肢體無力、手指麻木、眩暈、口齒不清等癥狀時及時就診。
|
淮南市第四人民醫院(淮南市精神衛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備案/許可證號:皖ICP備14019325號-1 微信公眾號
|